国家层面在主题乐园建设政策上的间接性变化,导致风靡海外的主题乐园在 我国经历了“一波三折”式的发展道路。2011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联合发出《关于暂停新开工建设主题乐园项目的通 知》,“主题乐园热”被降温。到了2013年3月,国务院11个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规范主题乐园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主题乐园项目新建、扩展应严格履 行相应核准程序,被媒体解读为“被叫停的主题乐园有望解禁”。
到了2014年,“主题乐园热”再 次被掀起。继迪斯尼登陆上海、环球影城落户北京后,主题文化娱乐也重新开始大举进口。主题乐园再次进入文化旅游投资者的视野。进口主题乐园是否会再次形成 输入性泡沫?国产主题乐园会面临大批倒闭,还是借势而起?是“公园+地产”模式的死灰复燃?还是“主题+产业”的真正回归?面对新资本、新技术、新理念、 新模式的涌入,我们面临“主题乐园”概念的重新定义。
市场预期下的投资冲动
主题乐园建设热潮的兴起与政策导向的变动密切相关。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文 化体制机制创新,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此前在“十二五”规划中,文化产业也已被正式提到国家战略性产业高度,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此背景下,各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主题乐园建设也在短时间内迅速走向非理性繁荣。
从2009年至今,大大小小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文件多达15个。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还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一系列的政策利好推动了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也带来了与之密切相关的主题乐园建设的快速发展。
2011年,中国主题乐园年入场人 次超过1亿,2020年,国内主题乐园的年入场人次很有可能超过2亿人次。良好的市场预期直接推动了主题公园市场近年来惊人的发展速度。比如,2001年 至2011年10年间,著名导演张艺谋就推出了6部印象系列,牡丹江“冰雪迪斯尼”、常州“航天主题乐园”、珠海东半球最大主题乐园群又将面世……
盈利及可持续运营待考
目前中国最好的主题乐园按单位土地 面积所产生的收益只有国外的1/8,华侨城、长隆等算是国内经营得最好的几个主题公园,但由于占地面积太大,如果真正计算上土地的价值,未必能有很好的盈 利。国内主题乐园主要都是靠门票收入,相比之下,迪士尼的门票收入占比只有24%,酒店、玩具等衍生品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76%。而在国内主题乐园建设一 派繁荣的景象下,80%倒闭,损失3000亿元。“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主题乐园中,仅10%盈利、70%亏损、20%持平。
不光如此,主题乐园的建设热潮该对 周边产业格局带来了深刻影响。以前不久重新启动的北京通州环球影城主题乐园建设为例,该项目历经波折重新开工建设后,周边相关地产开发及其他产业迅速受 益。随着环球影城主题公园落户通州,与其直线距离仅两公里的台铭国际企业花园将成为通州新商务中心区以及环渤海经济圈大规划下城市新名片,也为其的未来定 位提供了新思路和文化产业新方向。
关于智汇环球:
智汇环球主题乐园公司专注于主题乐园,提供专业的主题乐园策划、主题乐园规划、主题乐园运营管理等服务,竭诚为主题乐园开发提供一站式全程解决方案.
评论